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故障排查方法有哪些?

在现代医疗领域,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承担着保障内镜安全使用的重任,其运行状态直接关乎患者诊疗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。一旦设备出现故障,不仅会影响内镜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,还可能埋下交叉感染的隐患。因此,掌握科学的故障排查方法,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。以下将针对常见故障类型,详细阐述排查思路与解决办法。

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故障排查方法有哪些?

一、清洗消毒流程异常

当清洗消毒机出现程序中断、清洗时间异常或消毒步骤缺失等问题时,首先应检查操作面板输入是否准确。确认操作人员是否正确设置了内镜类型、清洗模式及运行参数,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程序错误。若操作无误,则需排查控制电路板。电路板上的继电器、传感器等元件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老化或接触不良,可使用万用表检测元件通断情况,观察电路板是否有明显的烧焦、焊点松动等现象,必要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
此外,水路和气路堵塞也可能引发流程异常。清洗消毒机在运行过程中,水中的杂质、残留的清洗剂或消毒剂结晶,都可能导致管道堵塞。可通过观察进水压力、排水流量判断水路是否畅通,若发现压力异常或排水缓慢,需拆卸管道,使用高压水枪冲洗或浸泡疏通。气路堵塞则会影响干燥效果,可检查气泵、电磁阀及气管,清理内部杂质,确保气体流通顺畅。

二、清洗效果不佳

若清洗后的内镜表面仍有污渍残留,或细菌检测不达标,需从多个方面排查原因。首先检查清洗剂的浓度与配比是否符合要求。部分清洗消毒机配备自动配比系统,若系统出现故障,可能导致清洗剂浓度过低,影响清洗效果。可手动测量清洗剂浓度,与标准值对比,若存在偏差,需校准配比系统或更换清洗剂。

喷头堵塞也是影响清洗效果的常见因素。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喷头负责将清洗剂、消毒剂喷洒内镜内部及表面,若喷头被杂质堵塞,会导致清洗不全面。可使用细针疏通喷头孔,或拆下喷头进行超声清洗。同时,检查水泵的工作状态,水泵压力不足会降低液体喷射力度,无法清除顽固污渍,需检测水泵电机运转情况,必要时更换水泵。

三、设备报警故障

当清洗消毒机发出异常报警提示时,应首先关注设备显示屏上的错误代码。不同品牌、型号的设备,错误代码对应的故障原因各不相同,可查阅设备使用手册,找到代码对应的故障描述及解决方法。例如,某型号设备显示 “E - 01” 代码,代表进水异常,此时需检查进水阀门是否开启、水源压力是否正常、进水过滤器是否堵塞。

若报警信息显示传感器故障,则需对温度传感器、液位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等进行逐一检测。以温度传感器为例,可使用温度计测量实际水温,与设备显示温度对比,若误差较大,说明传感器可能出现故障,需使用专业工具检测传感器电阻值,判断其是否损坏。液位传感器故障会导致设备无法准确判断水位,出现溢水或缺水现象,可检查传感器探头是否被水垢或污渍覆盖,清理后观察故障是否排除。

四、电气系统故障

设备无法启动或运行中突然停机,多与电气系统相关。先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,查看配电箱内的断路器是否跳闸、插座是否通电,使用试电笔或万用表确认供电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要求。若电源正常,需检查设备内部的电气线路,查看是否存在线路老化、破皮、短路等问题,重点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,重新紧固松动的端子,更换破损的线路。

对于设备中的电机、电磁阀等电气元件,可通过听声音、测电流等方式判断其工作状态。电机运转时若发出异常噪音或振动过大,可能存在轴承损坏、转子不平衡等问题;电磁阀不动作时,需检测线圈电阻值是否正常,若电阻值异常,说明电磁阀线圈可能烧毁,需及时更换。

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故障排查需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、从外部到内部的原则,综合运用观察、检测、替换等方法,准确判断故障根源并及时解决。同时,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,定期对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洁、校准和性能检测,降低故障发生概率,确保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安全开展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
上一篇:如何选择内镜室纯水机的预处理系统? 下一篇: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